第三百六十二章、扯皮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从提督衙门出来,一众海盗脑袋瓜子,依旧嗡嗡的。
这就算完成招安啦?
貌似除了一个许诺,他们什么都没有拿到。
想要重新出现在阳光下,必须靠自己拿命去拼。
在这一过程中,官府一个大子不出。
搞出问题来,也是他们自己担责,同朝廷没有任何关系。
对他们的一应行为,李大提督不负任何责任。
“朱老大,我们这次招安,未免也太草率了吧?”
中年壮汉问出了众人心目中疑惑。
虽然没有被招安过,可多少也听说过招安的故事。
一般这种事情,都会极限拉扯很长时间,经过一系列谈判达成协议。
过来拜见汉水侯,他们都做好了赶赴鸿门宴的准备。
结果人是见到了,只是和预想中打开方式不一样。
李牧直接给出招安方案,通知他们一声就算结束,根本不给讨价还价的机会。
前后交流不到一炷香时间,他们就被打发了出来。
“段当家的,你还想怎么样?
汉水侯那种大人物,肯抽出时间见我们,就算是给面子了。
想要和他谈条件,我们这些人谁配啊!
你没有在军中待过,不清楚他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实话和你说吧,像汉水侯这种勋贵系大佬,影响力从来都不局限于一地。
他只需一声令下,从南到北的官军都会动起来。
大虞朝上百万大军,站在权力中心的,一共就那么几个人。
除了皇帝老子外,就数他们手中的权柄最重!”
朱仲轩的话,虽然有夸大的成份,但也确实是事实。
随着勋贵系重新掌权,一众勋贵系大佬的职位含权量,也是直线上升。
除了一众嫡系小弟外,其他大虞军队也要跟着卖几分面子。
参与朝廷党争,大家或许会犹豫。
倘若只是为了针对某只海盗,大家闭着眼睛都能下令。
层次差距实在太大。
不在官场上混,没有直观感受。
一旦接受招安,那就是蜉蝣见青天。
没有变故的话,正常情况下,一辈子都不会打交道。
开国皇帝诛杀功臣,不是他们真想过河拆桥,而是这些人军中影响力太大,威胁到了帝国的统治。
面对持续壮大的勋贵系,永宁帝同样忌惮万分,怎奈现在的大虞需要这些人支撑。
想要削权,也要等天下太平之后,再慢慢进行操作。
直接举起屠刀的粗暴玩法,到了王朝中后期,根本玩儿不转。
史书上还有一个专属名词——自毁长城。
皇帝只要敢动,江山社稷就敢亡。
……
一众海盗刚离开,广东省的一众官员,就找上了门。
“侯爷,您私下里接见海盗,可曾将律法放在眼里?”
匡星轩率先发难道。
作为巡按御史,他压抑了太长时间,终于找到了机会。
稽查地方文官不法,风险实在是太大。
能够把人一下子扳倒还好,如果没有把人搞下去,往后同朝为官就是大麻烦。
相比之下,还是找勋贵们的麻烦,更有性价比。
大家不在一个系统,想给他找麻烦都难。
只要自己占理,直接开喷就对了。
万一激怒对方,挨一顿揍,还能获得不畏权贵的美名。
“匡大人,不要着急,有事坐下来慢慢说。
来人啦,给诸位大人看茶!”
李牧笑着回应道。
大虞朝的御史,就是一群喜欢作死的喷子。
连皇帝经常都被搞得下不了台,他才不会和这帮家伙对喷。
赢了有失体统,输了更是丢人现眼。
“侯爷,茶随时可以吃,但事情必须立即解决。
海盗都是穷凶极恶之辈,同他们勾连到一起,实非江山社稷之福!”
匡星轩继续开火道。
相比刚开始质问,被李牧转移话题后,再拉回时气势明显下降了三分。
看得出来,眼前这位巡按御史虽然想出名,但心里还是有所顾忌。
“匡御史,你可不能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
海盗是什么玩意儿,本侯又是什么身份?
勾结,他们也配?”
李牧当即反问道。
在招安海盗的问题上,他一直都是秘密进行。
事情这么快就穿帮,着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那帮海盗中有人和广东的地方官员有联系,否则泄密不会这么快。
如果不是会面时间短,搞不好就被他们给堵住了。
虽然这种事情曝光,动摇不了他的地位,但这会严重影响他的个人声誉。
既然没有人赃并获,现在这种时候,自然不能认账。
对上位者来说,只要自己不承认,就相当于没有发生。
何况李牧没有撒谎,他确实没有勾结海盗。
招安之事,在密折之中,已经上报给了永宁帝。
未来事情做成了,也不怕被人翻旧账。
倘若招安失败,那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本质上这次行动,主要为了借海盗的手,清洗安南国的既得利益团体。
没有这帮家伙帮忙,他自己同样可以干。
只不过亲自动手,沾上太多的血,不利于未来对安南地区的统治。
“侯爷,那么之前从提督衙门离开的人,您没有见过了?”
见匡星轩不是对手,按察使吴启宇随即加入战场。
看似简单的问话,实则暗藏玄机。
如果李牧没有见过那帮海盗,就是提督衙门中有人和海盗勾结。
按察使有监督地方官的职责,发生这种事情,肯定要介入调查。
一旦立了案,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轻则丢出某个倒霉蛋手下当替罪羊,重则变成提督衙门集体政治事件。
“自然是见过的!”
“这些人和安南王有仇,听闻本侯要征讨安南,欲带人加入到大战中。
考虑到他们来历不明,被本侯给婉拒了。
对了,他们离开之前,还赞助了提督衙门一笔军饷。
大虞律上没有规定,不能接受民间捐赠吧?”
李牧的诡辩,让众人如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本想抓他的把柄,以便后续夺取主动权。
万万没有想到,从头到尾人家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他们跳出来。
没有办法,谁让李牧是代理两广总督,属于他们的上司。
一句身份来历不明,就把海盗问题给揭了过去。
双方具体谈了什么内容,李牧自己不说出来,他们也没资格逼问。
仅仅只是见过海盗,并不能成为犯罪证据。
哪怕他们抓到了海盗头目,拿到了人家的口供,一样发挥不了作用。
地位差距太过悬殊,别说海盗的口供奈何不了李牧,就算他们这些官员实名举报,也很难发挥作用。
安南入侵在即,两广局势岌岌可危,李牧是最适合收拾烂摊子的。
在这期间,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朝廷都会假装没看见。
官字两个口,谁的职权大,谁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海盗送礼不存在的,那是人家赞助的军饷。
接受捐赠的是提督衙门,代表的是大虞朝廷,不是李牧个人。
“侯爷息怒!”
“接受捐赠自然没有问题。”
“我等过来,主要是接到海商举报,担心海盗对您不利。
现在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想来是举报者居心不良,意图挑起官场纷争。
侯爷放心,回去我们就严审举报者,把策划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揪出来!”
确定是逆风局,安庆丰急忙出面给事情定性。
以下克上,本就是官场大忌。
如果能够占理还好,倘若连理都丢了,那就是重大政治事件。
让巡按御史冲锋,那是因为御史拥有闻风奏事之权,提出问题可以免责。
后续参战的按察使,同样有监察地方官的职权。
两人都是在职权范围内,向李牧这位上司提出质疑,尚未上升到政治斗争高度。
不过理论上是如此,实际上今天他们还是丢了人。
类似的事情,只能发生一次。
往后再遇到类似事件,再想这么发难就不可能了。
文武之争失利,对安庆丰这个巡抚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众人的无条件支持,那是鉴于大家的文官身份,需要表明政治立场。
不过这种操作只有一次,意识到他这个巡抚无力制衡总督,大家又要重新考虑站队问题。
当年舞阳侯担任总督初期,双方也斗过一次。
因为当时广东尚未完全收复,一应领导班子大都空缺,地方上处于军管状态。
纷争刚刚开始,巡抚就直接被架空。
一直到舞阳侯去了前线,地方权力才回到了巡抚衙门。
可惜安庆丰的运气不好,刚掌控实权没多久,头上又多了一个“婆婆”。
苦心谋划数月,刚迈出第一步,就中了陷阱。
今天之后,肯定有不少地方官,向李牧这个代理总督靠拢。
“安大人言重了!
大家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些许小误会说开了就好。
安南人野心勃勃发起入侵,肯定不会局限于军事上,多半还会在后方挑起矛盾。
广西前线大小战役,发生了数十起,全靠守军用命才挫败了敌人的阴谋。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谨慎。
要不了多久,本侯就要去前线主持军务,后方还要仰仗诸位。
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大家眼睛放亮点,别被安南奸细有机可趁!”
李牧面不改色的警告道。
把屎盆子往安南人身上扣,既是在给众人一个台阶下,也是一种无形的警告。
谁是安南奸细,这不是安南人说了算,而是李牧这个代理总督。
后续的配合中,谁不配合工作,谁就是安南奸细。
证据,等灭了安南国,自然就会出现。
明知道是威胁,众人也不得不接下这个台阶。
今天的事情,办的太过粗糙。
想要用一群海盗拿捏一位封疆大吏,着实太过儿戏。
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李牧实在是太干净。
除了在衙门外,就是在家中。
偶尔出去巡视军营,也是待在大营中。
想抓他的把柄,那是千难万难。
好不容易发现一个漏洞,肯定要努力抓住。
“谨遵侯爷教诲!”
众人齐声回应道。
甭管心里怎么想,眼下是不得不低头。
一些聪明人,此时已经发现了不对劲。
今天的事情,就好像是故意露出的破绽,在引他们上钩。
李牧能够强势,那是军方的力量,深入到了广东地界上的各个角落。
除了明面上的军队,各级衙门中的吏员,大都是退伍士兵担任。
这些人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手握实权。
一旦双方对上了,他们的命令,大概率出不了衙门。
看清了局势,反而越发不敢乱动。
什么文武之争,归根结底还不是利益之争。
群体的利益,不等于个人利益。
越是聪明人,越知道为自己谋划。
打不过就加入,既然两广这片地界上,军方力量占据优势,那么加入进去便是。
倘若未来调离到其他岗位,再重回文官阵营也不迟。
在官场上混,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阵营。
……
京师。
在一系列的捷报的簇拥下,永宁帝终于过了一个好年。
可惜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刚开年局势就发生了变化。
关中叛军遭遇边军打击之后,承受不住压力,主动跳出了包围圈,杀入了山西地界。
涉及到跨省军事调动,需要报朝廷批准才能行动,陕西的围剿大军追到了边界上就止步。
这样的举动,可坑苦山西的同僚。
两省开启了扯皮模式,山西的官员弹劾陕西巡抚渎职,指责陕西方面故意驱赶叛军进入山西。
陕西方面的官员也不甘示弱,一口咬定事先通知了山西方面,让他们帮忙堵住叛军。
声称是山西的同僚渎职,没有及时调兵配合平叛,才让叛军突围出去,引发了后续的灾难。
两省的官司一路打到永宁帝跟前,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孰是孰非已然成了一团乱麻。
“诸位爱卿,山陕两省的纷争,你们怎么看啊?”
永宁帝一脸无奈的问道。
官司打了过来,他这个做皇帝的,也不能装作没看见。
倘若进行追责,那么必有一省的官员,遭到大换血。
吃过这方面亏的永宁帝,在人事任命上,已经变得慎重起来。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8910/472616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这就算完成招安啦?
貌似除了一个许诺,他们什么都没有拿到。
想要重新出现在阳光下,必须靠自己拿命去拼。
在这一过程中,官府一个大子不出。
搞出问题来,也是他们自己担责,同朝廷没有任何关系。
对他们的一应行为,李大提督不负任何责任。
“朱老大,我们这次招安,未免也太草率了吧?”
中年壮汉问出了众人心目中疑惑。
虽然没有被招安过,可多少也听说过招安的故事。
一般这种事情,都会极限拉扯很长时间,经过一系列谈判达成协议。
过来拜见汉水侯,他们都做好了赶赴鸿门宴的准备。
结果人是见到了,只是和预想中打开方式不一样。
李牧直接给出招安方案,通知他们一声就算结束,根本不给讨价还价的机会。
前后交流不到一炷香时间,他们就被打发了出来。
“段当家的,你还想怎么样?
汉水侯那种大人物,肯抽出时间见我们,就算是给面子了。
想要和他谈条件,我们这些人谁配啊!
你没有在军中待过,不清楚他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实话和你说吧,像汉水侯这种勋贵系大佬,影响力从来都不局限于一地。
他只需一声令下,从南到北的官军都会动起来。
大虞朝上百万大军,站在权力中心的,一共就那么几个人。
除了皇帝老子外,就数他们手中的权柄最重!”
朱仲轩的话,虽然有夸大的成份,但也确实是事实。
随着勋贵系重新掌权,一众勋贵系大佬的职位含权量,也是直线上升。
除了一众嫡系小弟外,其他大虞军队也要跟着卖几分面子。
参与朝廷党争,大家或许会犹豫。
倘若只是为了针对某只海盗,大家闭着眼睛都能下令。
层次差距实在太大。
不在官场上混,没有直观感受。
一旦接受招安,那就是蜉蝣见青天。
没有变故的话,正常情况下,一辈子都不会打交道。
开国皇帝诛杀功臣,不是他们真想过河拆桥,而是这些人军中影响力太大,威胁到了帝国的统治。
面对持续壮大的勋贵系,永宁帝同样忌惮万分,怎奈现在的大虞需要这些人支撑。
想要削权,也要等天下太平之后,再慢慢进行操作。
直接举起屠刀的粗暴玩法,到了王朝中后期,根本玩儿不转。
史书上还有一个专属名词——自毁长城。
皇帝只要敢动,江山社稷就敢亡。
……
一众海盗刚离开,广东省的一众官员,就找上了门。
“侯爷,您私下里接见海盗,可曾将律法放在眼里?”
匡星轩率先发难道。
作为巡按御史,他压抑了太长时间,终于找到了机会。
稽查地方文官不法,风险实在是太大。
能够把人一下子扳倒还好,如果没有把人搞下去,往后同朝为官就是大麻烦。
相比之下,还是找勋贵们的麻烦,更有性价比。
大家不在一个系统,想给他找麻烦都难。
只要自己占理,直接开喷就对了。
万一激怒对方,挨一顿揍,还能获得不畏权贵的美名。
“匡大人,不要着急,有事坐下来慢慢说。
来人啦,给诸位大人看茶!”
李牧笑着回应道。
大虞朝的御史,就是一群喜欢作死的喷子。
连皇帝经常都被搞得下不了台,他才不会和这帮家伙对喷。
赢了有失体统,输了更是丢人现眼。
“侯爷,茶随时可以吃,但事情必须立即解决。
海盗都是穷凶极恶之辈,同他们勾连到一起,实非江山社稷之福!”
匡星轩继续开火道。
相比刚开始质问,被李牧转移话题后,再拉回时气势明显下降了三分。
看得出来,眼前这位巡按御史虽然想出名,但心里还是有所顾忌。
“匡御史,你可不能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
海盗是什么玩意儿,本侯又是什么身份?
勾结,他们也配?”
李牧当即反问道。
在招安海盗的问题上,他一直都是秘密进行。
事情这么快就穿帮,着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那帮海盗中有人和广东的地方官员有联系,否则泄密不会这么快。
如果不是会面时间短,搞不好就被他们给堵住了。
虽然这种事情曝光,动摇不了他的地位,但这会严重影响他的个人声誉。
既然没有人赃并获,现在这种时候,自然不能认账。
对上位者来说,只要自己不承认,就相当于没有发生。
何况李牧没有撒谎,他确实没有勾结海盗。
招安之事,在密折之中,已经上报给了永宁帝。
未来事情做成了,也不怕被人翻旧账。
倘若招安失败,那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本质上这次行动,主要为了借海盗的手,清洗安南国的既得利益团体。
没有这帮家伙帮忙,他自己同样可以干。
只不过亲自动手,沾上太多的血,不利于未来对安南地区的统治。
“侯爷,那么之前从提督衙门离开的人,您没有见过了?”
见匡星轩不是对手,按察使吴启宇随即加入战场。
看似简单的问话,实则暗藏玄机。
如果李牧没有见过那帮海盗,就是提督衙门中有人和海盗勾结。
按察使有监督地方官的职责,发生这种事情,肯定要介入调查。
一旦立了案,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轻则丢出某个倒霉蛋手下当替罪羊,重则变成提督衙门集体政治事件。
“自然是见过的!”
“这些人和安南王有仇,听闻本侯要征讨安南,欲带人加入到大战中。
考虑到他们来历不明,被本侯给婉拒了。
对了,他们离开之前,还赞助了提督衙门一笔军饷。
大虞律上没有规定,不能接受民间捐赠吧?”
李牧的诡辩,让众人如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本想抓他的把柄,以便后续夺取主动权。
万万没有想到,从头到尾人家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他们跳出来。
没有办法,谁让李牧是代理两广总督,属于他们的上司。
一句身份来历不明,就把海盗问题给揭了过去。
双方具体谈了什么内容,李牧自己不说出来,他们也没资格逼问。
仅仅只是见过海盗,并不能成为犯罪证据。
哪怕他们抓到了海盗头目,拿到了人家的口供,一样发挥不了作用。
地位差距太过悬殊,别说海盗的口供奈何不了李牧,就算他们这些官员实名举报,也很难发挥作用。
安南入侵在即,两广局势岌岌可危,李牧是最适合收拾烂摊子的。
在这期间,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朝廷都会假装没看见。
官字两个口,谁的职权大,谁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海盗送礼不存在的,那是人家赞助的军饷。
接受捐赠的是提督衙门,代表的是大虞朝廷,不是李牧个人。
“侯爷息怒!”
“接受捐赠自然没有问题。”
“我等过来,主要是接到海商举报,担心海盗对您不利。
现在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想来是举报者居心不良,意图挑起官场纷争。
侯爷放心,回去我们就严审举报者,把策划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揪出来!”
确定是逆风局,安庆丰急忙出面给事情定性。
以下克上,本就是官场大忌。
如果能够占理还好,倘若连理都丢了,那就是重大政治事件。
让巡按御史冲锋,那是因为御史拥有闻风奏事之权,提出问题可以免责。
后续参战的按察使,同样有监察地方官的职权。
两人都是在职权范围内,向李牧这位上司提出质疑,尚未上升到政治斗争高度。
不过理论上是如此,实际上今天他们还是丢了人。
类似的事情,只能发生一次。
往后再遇到类似事件,再想这么发难就不可能了。
文武之争失利,对安庆丰这个巡抚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众人的无条件支持,那是鉴于大家的文官身份,需要表明政治立场。
不过这种操作只有一次,意识到他这个巡抚无力制衡总督,大家又要重新考虑站队问题。
当年舞阳侯担任总督初期,双方也斗过一次。
因为当时广东尚未完全收复,一应领导班子大都空缺,地方上处于军管状态。
纷争刚刚开始,巡抚就直接被架空。
一直到舞阳侯去了前线,地方权力才回到了巡抚衙门。
可惜安庆丰的运气不好,刚掌控实权没多久,头上又多了一个“婆婆”。
苦心谋划数月,刚迈出第一步,就中了陷阱。
今天之后,肯定有不少地方官,向李牧这个代理总督靠拢。
“安大人言重了!
大家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些许小误会说开了就好。
安南人野心勃勃发起入侵,肯定不会局限于军事上,多半还会在后方挑起矛盾。
广西前线大小战役,发生了数十起,全靠守军用命才挫败了敌人的阴谋。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谨慎。
要不了多久,本侯就要去前线主持军务,后方还要仰仗诸位。
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大家眼睛放亮点,别被安南奸细有机可趁!”
李牧面不改色的警告道。
把屎盆子往安南人身上扣,既是在给众人一个台阶下,也是一种无形的警告。
谁是安南奸细,这不是安南人说了算,而是李牧这个代理总督。
后续的配合中,谁不配合工作,谁就是安南奸细。
证据,等灭了安南国,自然就会出现。
明知道是威胁,众人也不得不接下这个台阶。
今天的事情,办的太过粗糙。
想要用一群海盗拿捏一位封疆大吏,着实太过儿戏。
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李牧实在是太干净。
除了在衙门外,就是在家中。
偶尔出去巡视军营,也是待在大营中。
想抓他的把柄,那是千难万难。
好不容易发现一个漏洞,肯定要努力抓住。
“谨遵侯爷教诲!”
众人齐声回应道。
甭管心里怎么想,眼下是不得不低头。
一些聪明人,此时已经发现了不对劲。
今天的事情,就好像是故意露出的破绽,在引他们上钩。
李牧能够强势,那是军方的力量,深入到了广东地界上的各个角落。
除了明面上的军队,各级衙门中的吏员,大都是退伍士兵担任。
这些人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手握实权。
一旦双方对上了,他们的命令,大概率出不了衙门。
看清了局势,反而越发不敢乱动。
什么文武之争,归根结底还不是利益之争。
群体的利益,不等于个人利益。
越是聪明人,越知道为自己谋划。
打不过就加入,既然两广这片地界上,军方力量占据优势,那么加入进去便是。
倘若未来调离到其他岗位,再重回文官阵营也不迟。
在官场上混,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阵营。
……
京师。
在一系列的捷报的簇拥下,永宁帝终于过了一个好年。
可惜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刚开年局势就发生了变化。
关中叛军遭遇边军打击之后,承受不住压力,主动跳出了包围圈,杀入了山西地界。
涉及到跨省军事调动,需要报朝廷批准才能行动,陕西的围剿大军追到了边界上就止步。
这样的举动,可坑苦山西的同僚。
两省开启了扯皮模式,山西的官员弹劾陕西巡抚渎职,指责陕西方面故意驱赶叛军进入山西。
陕西方面的官员也不甘示弱,一口咬定事先通知了山西方面,让他们帮忙堵住叛军。
声称是山西的同僚渎职,没有及时调兵配合平叛,才让叛军突围出去,引发了后续的灾难。
两省的官司一路打到永宁帝跟前,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孰是孰非已然成了一团乱麻。
“诸位爱卿,山陕两省的纷争,你们怎么看啊?”
永宁帝一脸无奈的问道。
官司打了过来,他这个做皇帝的,也不能装作没看见。
倘若进行追责,那么必有一省的官员,遭到大换血。
吃过这方面亏的永宁帝,在人事任命上,已经变得慎重起来。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8910/472616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